光陰的故事。

2011102322:50

眷村文化的發展,在近代台灣社會歷史演變的過程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。

 

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遷徙來台,國軍眷屬帶著簡單的行李,匆匆忙忙移居來

 

台,眷村裡來自大陸各省的居民,說著南腔北調說著各地方言和大江南北各樣

 

的料理。  

 

 

 

受到時代變異影響,老舊眷村慢慢消失不見,第一代眷民逐漸凋零,第二、

 

三代因眷村改建等種種因素 慢慢搬離眷村,當年眷村活絡喧囂景象已不復見。

 

馬祖新村位在中壢龍岡營區西大門左側,因紀念八十四師增防馬祖列島而命

 

名,大門正面由當年婦聯會主任委員蔣宋美齡女士親題「馬祖新村」,周邊為

 

空曠綠地,氣勢壯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民國44年春,陸軍84師由師長華心權上校指揮增援馬祖列島防務,先總統 蔣公

 

偕夫人蒞臨視察,華上校以大陸遷台眷屬寄居廟宇、竹籬茅舍為由,面請解決

 

軍眷住所,免除官兵後顧之憂。夫人返台後,隨即籌撥新台幣50萬元,防區再

 

籌措配合款50萬,指定專人返台購買荒地3甲,興建眷舍129戶,分3個區域配

 

住;甲級10戶,配團級以上幹部,餘為乙、丙級,分配校、尉級軍官,均以紅

 

磚築牆、水泥大瓦蓋頂,圍牆約高及胸,門窗為一級木料,戶戶留前後院,門

 

外道路寬約丈餘,用水泥條鋪車轍主道,旁以鵝卵石鑲嵌,兩邊種植了高度相

 

等之尤加利行道樹,已成綠蔭。

 

以上節錄自網站。

 

 

10/22日舉辦2011桃園眷村文化節

 

馬祖新村多年已遷村

 

未拆除仍保留建築物

 

此眷村已暫訂為縣內的文化資產之一

 

 

舉辦眷村文化節

 

希望透過融合的方式  讓村民回味過去的眷村時光

 

 

眷村文化節是一個傳承

 

 

此系列活動將可讓更多人認識眷村  瞭解眷村

 

帶動大家更關注眷村未來的發展。

 

 

文化館內陳列了許多眷村年代所遺留下來的文物

 

有唱片機

 

 

軍用電話筒

 

 

還有木箱裝著的相片

 

沒有說明~我猜大概是訴說英勇事蹟吧

 

 

各地方的特色小吃

 

 

眷村婦女慣穿的旗袍

 

 

老舊的窗子

 

 

老舊的天花板

 

 

當天還有安排歌舞表演

 

 

看到市長我眼睛馬上為之一亮

 

 

台上的市長很帥呵~

 

 

忍不住多看了幾眼

 

 

 

長長的排隊人潮  原來是為這大餅來著

 

這大餅超有嚼勁  剛入口覺得食之無味

 

可~愈吃愈好吃  香味都還能留在嘴裡呢

 

可惜為了趕下一攤  沒能排隊分享大餅

 

 


 

這年輕人怎麼了?

 

明明可以有門進入

 

他卻執意翻牆

 

怎?是為回味童年嗎?

 

 

眷村旁早已建了無數棟的房子

 

與樸實的眷村  形成強烈對比。